(指导老师:许筱婷、朱中易 物理院通讯员:吴现钦)
近日,湘潭大学“红韵光影·银铃童梦”团队在羊牯塘村委会活动室启动首日教育关爱服务活动。活动以互动为桥梁、以实验为载体,为社区儿童搭建起融合温情与科学的交流平台。
活动伊始,服务团成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,随后开展的“大风吹”“击鼓传花”等趣味互动游戏,有效消除了初次见面的隔阂。孩子们从最初的拘谨逐渐变得主动参与,现场氛围愈发活跃。当他们接过印有物理公式的书签奖品时,积极回应,清脆的感谢声此起彼伏,陌生感悄然消解,活动室里的欢声笑语持续升温。
(图为孩子们举手参加见面会小游戏)
稍作休整后,桌上的塑料瓶、鸡蛋、自制装置成为活动焦点。服务团成员分组示范,详细讲解“清水无法托起鸡蛋,加盐后水的浮力增大”的科学原理。孩子们围聚桌前认真观察,踊跃动手操作,当亲手搅动的盐水使鸡蛋从杯底缓缓浮起时,不时发出惊叹,并主动追问“加盐量与浮力关系”等问题,展现出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。
展开剩余59%(图为孩子们分组进行鸡蛋漂浮实验)
备受期待的“自制潜艇”演示环节引发热烈反响。由塑料瓶、吸管和气球组装而成的简易装置,在水中随按压动作灵活沉浮,吸引孩子们排队体验。孩子们轮流操作时虽略显紧张,但当“潜艇“按指令精准上浮时,纷纷露出喜悦的笑容,成就感十足,现场互动氛围达到高潮。
(图为孩子排队操作自制潜艇)
活动中,服务团为积极参与的孩子颁发奖品,获奖儿童紧握奖品,眼神中充满喜悦与期待。从初见时的拘谨到实验中的投入,服务团以真诚播撒知识种子,以创意传递温暖力量,为羊牯村的孩子们带来教育关怀。
(图为优秀学员领奖)
羊牯村村支书谢武现场观察后表示:“孩子们平时较少接触此类科学实验,今天参与度很高,一个个眼睛亮的很,参加这样的活动比假期在家看电视有意义多了。”该服务团将针对羊牯村儿童的实际情况,为其设计特定的教学方案,做到因材施教,帮助每一位小朋友得到教育的关怀。后续支援团队将持续开展更多趣味科学实验,并结合当地红色故事,推动科学知识在社区儿童心中扎根生长。
发布于:湖南省正规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