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·3阅兵的日子越来越临近了,相信所有热爱军事的网友心里都有一个“小期待”,那就是这次阅兵中我们能看到的最大惊喜究竟会是什么。这里和大家聊聊我的一些想法和期盼。
先从天上的飞行装备说起。关于空中力量,这次的期待已经不多,也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惊喜了。因为轰-20的可能性几乎为零,至于其他的南北双方的六代机,虽然网上的视频和照片我们已经看了不少,即使它们出现在阅兵式上,也难以算作是震撼性的惊喜。
再来看地面装备。地面武器装备这次肯定会有一些以前没见过的新型号出现,但在全球范围内,传统的地面装备地位正在逐渐下降,即使亮相新品,也很难带来颠覆性的变化。所以我觉得这一块的惊喜可能不大。至于海军装备,更难成为最期待的焦点,毕竟最先进的舰艇装备难以从海上搬到陆地上展示。
那么,剩下还有什么值得关注、有可能带来惊喜的呢?我觉得是雷达和电子战装备。过去的阅兵中,这类装备曾被单独列为一个方队。新型雷达和电子战设备出现的概率还算高。但这类装备即使亮相,外行很难看出门道,懂的人也不便多说,再加上保密等级很高,展现出来的未必是最顶尖的技术。
展开剩余83%排除以上这些,最有可能带来重大惊喜的,恐怕就剩下两类了:无人装备和各类导弹。无人装备近年来发展迅速,电视节目里常见的机器狗和无人机已经变得家常便饭,这一领域非常容易出现爆款装备。比如上次出现的无侦-8无人机和水下无人艇,已经差不多算得上惊喜了。这次无人装备会有什么新亮点,同样值得我们期待。
至于导弹方面,这块最容易出现重磅惊喜。就我个人而言,最盼望看到的也是这里面的新品。具体来说,我最想看到的是长剑-100的下一代,或者说它的接班人。弹道导弹方面或许会有量的积累和改进,但真正能带来质变的,是高超音速导弹。
目前助推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已达顶峰,东风-17基本代表了这一领域的巅峰水平。剩下的突破,主要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。其实之前阅兵时亮相的长剑-100,已经非常接近这个标准了。
根据珠海航展公布的数据,长剑-100射程达到三四千公里,最高速度可达4倍音速,飞行高度能达到4万米,这样的性能足够震撼。但既然这么先进的武器都在航展上曝光了,也意味着它已经不是绝对顶尖的秘密武器。用网友们的话来说,解放军已经看不上它了。那么,究竟有没有更先进的新东西?如果有,极有可能就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。
目前全球范围内,能称得上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只有俄罗斯的“锆石”,但从各方面来看,“锆石”甚至被认为是一款伪高超音速巡航导弹。那么,真正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会是什么样的呢?
它最大的优势是利用大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,只需携带燃料即可。这就意味着,在相同射程条件下,它可以大幅减小尺寸和重量,或者在相同尺寸重量下,实现更远的射程和更大的投掷载荷。举个例子,东风-17如果在它的乘波体弹头内装入一个小型超燃冲压发动机,不需要太大推力,只要维持高超音速巡航动力,就能让射程翻倍,甚至增加数倍。
当然,这还不是极限。极端情况下,会出现什么呢?前些年网络上曝光过多种组合动力发动机技术,比如涡轮发动机与冲压发动机、涡轮发动机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组合,还有爆震发动机的研发试飞消息。许多军迷都把这些与未来的空天飞机、六代机甚至七代机联系起来。从长远看,这个趋势没错,但就目前阶段来说,这些技术最先落地的,肯定不是飞机或航天器,而是导弹。
因为导弹所需推力远小于飞机和航天器,而且是一次性使用,技术难度相对降低很多。虽然技术难度降低了几个量级,但一旦运用到导弹上,其产生的效果将是颠覆性的。
这种颠覆不仅仅体现在导弹的突防能力上——大家对高超音速导弹的突防优势都很清楚。真正的颠覆性在于射程和载荷能力。一旦这方面突破,我们看到的中远程甚至洲际导弹,将不再是以前那种“傻大黑粗”的大家伙,而会变得更加小巧灵活。
而小巧灵活的导弹,在发射和携带方式上将拥有多种可能。现在我们常见的战机挂载几个大家伙的导弹,军迷们还有句玩笑话,“不怕轰-6挂多,就怕六爷带一颗”,因为单颗大家伙射程远、威力大。但大家有没有想过,六爷只挂一颗大导弹,火力密度其实不够高,而且这种“大家伙”导弹成本非常高。要想让六代机歼-36挂上这样沉重的导弹,难度不小,实在是太为“银杏叶”添负担了。
但如果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,特别是搭载组合动力或者单一爆震发动机的那种型号,它极有可能成为六代机的标准配备,直接挂载在大弹仓中。这份惊喜够不够大?
此时,这类导弹射程不必太远,1000公里左右就已极具震撼力。无论是地面发射还是海上发射,都能实现广泛应用。你可以想象,当这种导弹广泛装备后,适装性大幅提升,成本显著下降,我们将真正迈入高超武器的新时代。
当然,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期许和设想,大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吧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